筆者:本大英雄
輔助:我要食叉包(給予筆者靈感、感想與建議的人~)
題目:作家之道 - 非常難走
內文:
近日嘗試開始寫小說,重拾我往年寫小說的興趣,雖然談不上專長,卻很想寫出一個好的故事來,要寫一個好的小說作品真的不容易,別以為作者這一種職業很容易做 到,表面上寫出來的作品,單純的幾千字,不用到十分鐘就能夠看完,但細想想,這十分鐘的文字,極有可能是作者辛辛苦苦地花了一天的時間去搜集資料,到各大 書局搜集該小說背景的情報,再花十多小時來寫出一篇不過萬字的文章,其後反覆修改細節,一個盡心的作者,在家裡埋首苦幹,是這麼辛苦的。
不要以為我剛剛說的是誇大事實,而是我自己正是親身經歷過(雖然只試過一天),如果不這樣的話,寫的內容便有可能有失真確度,甚至讓人覺得這文章寫的東西是假 的,是不可能的,某程度上還會趕客。寫的東西,必須要有對事物有清晰的了解,例如那武器是巨劍,就不可能寫成它是投擲系武器,這會讓人覺得你寫的東西有失 真度,大大減低看下去的意欲。
再舉另一個例子,例如寫的東西是魔法,若果連作者本身也不了解清楚魔法是什麼東西,一個好的小說?再好還是有個限度吧。若有讀者問起,魔法是什麼東西,它可以 便用什麼的途徑來施展法術,如果連作者本身也不明白,只是隨口說說魔法就是直接用手來放,由此成為一招魔法技能的話,別人只會覺得這小說作品很不完善,很 多漏洞。就算不覺得那樣的話,試問連作者本身都不知道的事情,讀者又怎能去理解?
有一套好的背景設定,是小說作品的根基,試問一座建築物怎麼能沒有根基的?就像大陸那豆腐建築一樣嗎?是,沒有根基的話,被人抓到一個缺口或是錯處,整個背景 設定就會一團亂,到時候作者便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改善和修正,為此作者其實也花了很多時間去寫一套設定,有些人的寫出來整理思路,有些人則在大腦思考,就 像是在編寫電腦程式那樣,一堆編碼亂碼,不經過解說和修正,是不會有人能懂的。
例如寫的東西是奇幻小說,讀者固然知道奇幻的東西是假的。但是,一個好的作者總會想些辦法去寫一套屬於奇幻的世界規則和設定,用來套用於小說之中,好讓讀者能夠有一個畫面和資料,閱讀小說內容的時候便不會有阻礙,也不會不明白文章到底在說什麼。
這正是我所說的真確度,就像奇幻魔法的例子,以該奇幻的世界來辨別那些是假,那些是真。除非作者真的不管三七二十一,硬是要主角無敵化,在小說劇情中出現很多 沒理由沒根據的事物跑出來,也拿他沒辦法,讀者只會拍著屁股走人。要認真寫好一個小說,世界觀的設定可說是非常重要,因為世界觀的設定是涉及了很多東西, 包括城市、風俗、歷史、宗教等,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
簡單地說一個城市名稱吧,寫的時候確實會有些作者胡亂地起個名字就罷了,但如果設定這個名義能意義深長一點,問它為什麼要這麼命名,是什麼來頭,會不會是某 段歷史所引發的驚天動地的事件?寫了的話,讀者便會知道這位作者很細心,因為作者的確很有心機地寫這一部小說作品。同樣作者能利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城市命 令設定,來增加很多的伏線和劇情,能做到這種事情毫不簡單,也很辛苦,之所以好的作者,會花很多時間四周搜集情報,例如某某的傳奇、神話、史詩,都能成為 小說作品的材料,甚至靈感。
花很多時間寫一個很好小說基礎,其實也只不過是個開始,第二步就是題材,也可以說是劇情。小說的靈魂就是劇情,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沒趣的情節,所以也成為作者 最苦惱的一件事情,劇情能化身出來的主要動力來源就是作者的靈感,而靈感卻不是經常都出現。另外,該題材是不是會受到讀者們歡迎也是一個問題,即使有多麼 好的靈感,沒有人喜歡也是枉然,例如寫冒險小說,有人會說那個太單調了;寫陰謀小說,有人會說那個太沉悶了;寫科幻小說,有人會說那個太古板了,沒新意。
題材和劇情,一直都是作者們最要命的地方,一來靈感不足,二來能力不足,為何我這麼說?老手作家應該大多時候都跟靈感有關吧;而能力的話通常都有很多人犯這 種毛病的,例如文法上的錯誤、句子之間的不通暢、欠缺靜與動態的描寫、事物寫得不夠具體化,都會成為讀者的閱讀障礙,有些不明白文章在說什麼,有些明顯是 描寫得太少,令讀者不能想像小說劇情的發展,不能從腦海中虛擬成電視劇的模樣,只有單純的對白與行動,會大大減低閱讀的意欲,也沒有深刻的印象,又怎麼能 吸引別人去追看下文呢?
能力不足,在新進作者中最為常想,故筆者經常都自嘆自己的文筆太差,雖然四字成語的襯托可以不用太多,但是能夠寫出很多不同的動態詞語,準確寫出別人的神態 舉止,以及深層內在的心理描寫,這幾方面的能力必定要擁有的,因為這是會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感,及使讀者對整段劇情都能有清晰易明的概念,是會讓人看得很 舒服的,所以很多新進作者都為此困擾著,如果他真的是想別人看他的小說作品的話。
其次,一個新進作者本來就沒有什麼名氣,而且寫的東西未必合符別人的口味,一但稍微寫了非讀者們想要的事物,很可能會因此流失客人,也很有可能會因此遭到批 評。並不是說批評不好,勇於接受批評是一件好事,因為有批評就有改進的地方。實際上,大部份讀者口味都會隨著潮流而變化,所以一時三刻的熱潮,過去了便沒 有了,這也是對新進作者的打擊之一。
但只要不是為了潮流而作的話,這個機會是可以避免的,因為寫小說,如果單純是為讀者的口味而作,那會讓人感到吃力,因為所寫的東西自己其實並不擅長,單單只 是寫的時候隨時都會因為沒有靈感而停滯,已經是一大困難,更何況是為了配合別人而寫一個非自己所想的小說呢?相信靈感都會更少得可憐,由此更加不能發揮自 己應有的幻想力。
靈感與原動力,一直都是支持著作者寫小說的主要力量來源,當中包含了很強大的意志,例如沒有靈感也堅持寫下去,努力花十多個小時去進行資料整理,規劃文章大 綱和設定世界背景,都要仔細地審查過,靈感能給予作者一些創新的故事橋段,但能不能夠充分利用也是一門學問,而且很多時候作者都是在面對一些沒有靈感的環 境下,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寫作方向是如何的時候,意志力就是唯一的力量。
說了那麼久,看上去發覺原來在下是在寫教學文了嗎?不是,其實我是想說明作者是一個很難做到的職業,雖然作者這一行職業是讓人感到低微的,但是能夠成為一個 真正的作者,那人必定是非常地棒,或者非常能幹。因為作者能寫出一部好的小說,一部好的小說除了世界背景、系統設定這些毫不起眼卻是小說的根基外,絕大多 時候都是牽涉到人際關係,若能把那種變幻無常的交際寫得淋漓盡致,已經非常了不起。
能寫得出千變萬化的社交,證明作者本身能夠看得透人與人的關係,縱使不能,作者仍然能夠透過角色的性格、態度去描寫出生動的對話情節,而且與現實的邏輯思維 互相符合,那麼就是說,作者本身已經能夠充分掌握人際關係的竅門,而這種專長對於現實是一大人生道理,所以當上一個真正的作者,很難。
最後,作者要寫出似真非真的劇情真的要很講究技巧,就以上面的例子來說吧,人際關係的話,作者就應該會去選擇有關這方面的書籍來閱讀和研究,也就是社交、心 理學、談判等的書籍來充實小說作品,務求令別人看著小說角度,就像活人一般說話和應對,簡單來說就是不會太假或是防止根本不可能發生的現象,所以一方面能 令小說作品變好,另一方面其實就是作者自己本身也能吸收到這些智識。
例如要寫科幻的小說,首先的可能是未來的科技,但眾人也知道未來科技是虛構的,但他們同樣也會去看科幻小說,但作者本身其實是可能去搜集一些現代科技的智 識,可以去看看屬於科技和科學的機構部門所發的研究報告,說明那一種物質是最新發現,從而利用它來成為小說的一部份,有實質的資料根據與似真非真的科技, 與單純空想出來的科技,但兩者卻是同一種物品的話,自然就是附上實質的資料根據的那樣比較有趣吧?讀書們其實是很喜歡既是虛構但又有可能發生的科技呢。
要知道現代種種科技產品的大概用途,與大概的零件和動力來源,已經可以形成一個既是空想但又實在的物品,其細節設定就像設定世界背景一樣,是自己慢慢加上 去,變成令人感興趣的科技,相信又是能夠成為作者的一大難處,成功了卻又非常地棒,因為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什麼新奇的科技,又能利用它來成為朋友間的話題, 就是所謂「談天說地,無所不談。」的境界吧?
所以作者這一個職業,看下去很低微,其實是一名博學的幻想家,經常與這種人談天的話,真的會令自己變得很充實。所以還是個新進作者的在下,要成為一名博學的幻想家,有很漫長的道路要走啊。
p.s.哇...這篇感想寫了我四個小時,我肯定是瘋了......
留言列表